历史沿革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 史料编研  历史沿革

 
山东理工大学历史沿革
作者:admin  点击数:8152  日期:2006/06/28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山东理工大学是由山东工程学院、淄博学院合并组建的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。 
  学校现占地面积240万平方米,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人,校舍建筑面积93.4万平方米,仪器设备总值1.72亿元,固定资产总值15.3亿元,图书馆藏书150万册,中外文文献资源数据库22种,中外文期刊3100余种,建有58个教学科研实验室。学校把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作为立校之本,坚持“培养、引进、聘用”并举,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。学校现有教职工2605人,专任教师1570人,校长姚福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,另聘有5名院士,分别担任学校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和学科带头人;教授225人,副教授520人;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(第一、二层次)人选2人,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。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0人。有个省级重点学科---车辆工程、农业机械化工程、机械设计及理论、机械电子工程、美术学、音乐学、齐文化研究,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—精密模具实验室、先进复合材料实验室,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院——山东工程技术研究院,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—山东省清洁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山东省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山东省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山东省纺织化学品与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山东省数字化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山东省车辆工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2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—山东省齐文化研究基地、山东省产业经济研究基地。设有23个学院、2个直属教学部、60个本科专业,学科专业涵盖理、工、文、法、经、管、史、教育8个学科门类,20个硕士学位授予点。长期以来,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,按照“厚基础、宽口径、强能力、高素质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于2002年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实行了学分制改革,按文、理大类招生,实行选课制、主辅修制和弹性学制,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教学改革试点单位。1986年至2002年,学校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、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,省、部级奖励一等奖4项、二等奖11项、三等奖41项。学校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,先后与美国、英国、日本、德国、奥地利、澳大利亚、韩国、乌克兰、希腊等国家的几十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。附:组建山东理工大学的原相关院校的历史沿革:  
[原山东工程学院]该院前身为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,1956年7月创建,当时校名为山东农业机械化学校,校址在济南,1958年4月由济南迁至德州,同年8月,升格为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,1962年12月由德州迁至淄博市张店,1990年11月经国家教委批准,更名为山东工程学院,是山东省教育厅直属的普通高校、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学士学位授权院校之一。至2001年底,学校占地面积28.77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25.41万平方米,固定资产总值2.3亿元,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438万元,图书馆面积1.1万平方米,藏书46万册;全日制在校生10035人,成人教育注册生3429人,教职工1093人,专任教师602人,其中教授78人,副教授235人,硕士254人,博士和在读博士95人;39个专业覆盖工、理、文、法、经济、管理6个学科门类,2 个省级重点学科,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,7个硕士授予点,26个学科部与教学部,21个实验室,9个研究所。 
[原淄博学院]该院是1998年4月,经国家教育部批准,由淄博师范专科学校、山东建材学院分院、淄博职工大学、淄博广播电视大学和淄博大学(地方学校)合并组建的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。学校隶属省、市两级领导,经费由省、市共同投资,实行省市共建、以市为主的领导和管理体制。1999年5月,学校确立了以教学改革和后勤改革为突破口,进一步推动学校全面改革,1999年6月,齐文化研究所(1991年在原淄博师专成立)升格为齐文化研究院,并被列为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三大工程之一,同时淄博学院也被列为全省七大社科研究基地挂靠单位。从1999年4月起,先后与香港城市大学、美国加州莫德学院、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;2000年4月,中国科学院院士万哲先被聘为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,6月,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被聘为淄博学院名誉院长;2000年7月,淄博学院外事学院在博山成立;2001年2月,“山东省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和“山东省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在学校成立。至2001年底,学校占地面积130.9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43.2万平方米,固定资产总值4.52亿元,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780万元,图书馆藏书56万册,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;设有5个二级学院,14个系,19个本科专业,27个专科专业,15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,涵盖理、工、法、文、教育、经济、管理、历史8个学科门类;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1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,8个研究院所;全日制在校生10181人,成人教育注册生3748人;教职工1298人,专任教师616人,其中,院士1人,双聘院士1人,教授、研究员38人,副教授、副研究员278人,博士、在读博士44人,硕士108人。 
[原淄博师范专科学校]该校创建于1978年10月,是在中等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所专科学校,1978年试办大专班,1984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师范专科学校。淄博教育学院是1981年经省政府批准、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成人高等师范学校。淄博师专与淄博教育学院合署办学,担负着淄博市中学师资的培养和培训、教育行政干部的培训和进修等任务,隶属省教委和淄博市两级管理。1998年4月并入淄博学院后,淄博师专建制撤销,教育学院保留,作为淄博学院二级办学单位。1991年学校建立齐文化研究所,并被列为“九五”期间山东省七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一;从1995年到1998年,学校先后与美国爱丁堡罗大学、法国南特大学、巴基斯坦辛地大学等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。1995年被省教委评为外事工作先进单位,1996年被省教委批准为能够接纳外国留学生的专科层次学校。至1998年4月,学校占地面积13.9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6.8万平方米,固定资产总值3000多万元,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00多万元;教职工410人,普通专科在校生1669人,成人教育注册生1800人;淄博师专设有10个系、14个专业;淄博教育学院设有脱产班21个,成人函授班17个。1998年4月并入淄博学院。 
[原山东建材学院分院]该院系由山东建材学院领导和管理,经国家教委备案的相对独立的办学单位,经费单列。山东建材学院的历史追溯到,1948年始建于淄博市博山的华东工矿部工业学校。1987年3月,山东建材学院本部迁址济南,国家建材局党组决定,在原校址建立山东建材学院博山分部,1987年9月,经国家教委同意山东建材学院博山分部改名为山东建材学院分院。至1998年4月,学校占地面积12.6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6.4万平方米,教职工397人,专任教师164人,其中高级职称34人;学校设5系、1部,4个本科专业、11个专科专业、6个中专专业,普通在校生3167人,成人教育注册生588人,形成了本科、专科、中专三个层次的办学格局;固定资产总值2310.4万元,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00.3万元,图书馆藏书18万册。1998年4月并入淄博学院。 
[原淄博市职工大学]该校是在淄博市职工业余大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所成人高等学校。隶属市政府领导,市总工会主办,业务受省教育厅指导,办学经费由市财政、市总工会拨款和自筹三条渠道。1980年市总工会决定筹建职工业余大学,1983年被省政府正式批准,1985年学校更名为淄博市职工大学,1994年淄博市政府决定依托市职工大学创办淄博职业技术学院,同年正式挂牌,一个学校,两块牌子,合署办学。1991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“1981—1991年山东省职工教育先进单位”,1992年被国家教委授予“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”,1994年国家教委批准为“试办高等职业教育单位”,1996年被全国总工会确定为“全国工会系统示范性职工高等学校试点学校”。至1998年4月,学校占地面积1.56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1.27万平方米,教职工87人,在校生2014人(大专1671人,进修143人),固定资产总值791万元,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1.9万元。1998年4月并入淄博学院。 
[原淄博广播电视大学]该校隶属淄博市教育局领导,为市属高等学校,事业经费由市财政拨款。办学形式是统筹规划、分级办学、分级管理。主要任务是执行中央电大、省电大的教学计划,承担淄博市九所电大分校区的教学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。1986年设立了大专普通班和电视中专班,形成了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,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,专科教育与中专教育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。至1998年4月,学校占地面积3.15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2.07万平方米,教职工98人,专任教师34人,其中具有副高级职称人员8人,固定资产总值1339.6万元,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55.1万元。1998年4月并入淄博学院。 
[原淄博大学]该校是一所地方学校,受淄博市政府领导,基本建设投资、正常事业经费由淄博市财政拨款,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所需人才。1994年4月,淄博市政府决定建立淄博大学,按照“边建设,边招生”的要求,开始租用淄博广播电视大学地方办学。1996年4月,淄博市政府征地450亩,开工建设新校园,1997年8月,淄博大学搬迁至新校区办学。从1994年到1998年,5年共招生1972人。至1998年4月,学校占地面积51.2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,教职工64人,专任教师26人。1998年4月,淄博学院成立后,该校教育资源并入淄博学院。



Copyright © 山东理工大学档案馆 地址: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(255000)